您所在的位置: 医网 > 疾病频道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正文

输血是“双刃剑” 有利有弊

7月22日 20:42 来源:39健康网

 

三、可能会发生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

血型不合产生的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输注了血型不合的血液,引起受血者体内红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红细胞破坏而出现的严重输血反应。由于血型血清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见。

血型相合的也可能会发生免疫反应

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尤其是与多次输血或妊娠有关。在血液保存期间,白细胞可产生白细胞介素,这些因子能刺激体温中枢而发热,同时也可以激活补体,引起免疫反应。临床上大量输血治疗时,由于短时间内(24小时)输入与患者循环血量相当的血液时,可发生一系列输血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循环超负荷,尤其对老人或儿童,可引起肺水肿、心衰;还可以发生电解质、酸碱失衡,血钾、血氨、磷酸盐增加,pH值降低。

如何降低输血风险?

1、临床合理、科学用血

大量的异体输血,实际上是大量异体抗原的输入,对病人的免疫系统是一个损坏,引起移植物抗宿主持人病;对病人的病程可延迟,易引起肿瘤的复发,对病人的愈后不利。所以提高输血风险意识、改变旧的输血观念、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对降低输血风险十分必要。

2、合理选择成分血

成分输血是降低输血风险的重要措施。输血医学发展到今天,全血仅用于血容量不足伴有进行性失血的休克患者,全血已是制备成分血的原料;医生直接给患者输注全血既不合理,也是对血液资源的浪费。成分输血一方面可以增加病人有效成分的输入量,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成分输血可以减少非治疗成分血的输入量,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3、自体输血

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提倡用自身输血,自身输血是最安全的输血。这是一种将病人自己预先贮存的血液输还给自己,或将自己在手术中的失血过滤后“回收”使用的方法。这样既可防止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和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发生输异体血的差错事故,又能加快并提高病人造血功能和失血耐受力。

4、改进输血技术

临床上使用白细胞滤除、病毒灭活、射线辐照的血液,是切断病毒经血液传播控制输血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

5、使用血液替代产品

血液替代产品是合理节约用血,缓解血源紧张、降低输血感染的风险,保证了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目前常用的血液替代产品主要为人工胶体(如:羟乙基淀粉)和具有氧气运输能力人造Hb.人工胶体的合理使用,可以替代血液和血液制品(如:白蛋白),人工胶体在治疗低血容量上与白蛋白疗效相当甚至更好。

血液科热文推荐:

少妇上节育环变成吸血鬼?

面对血癌奇迹是这样发生的

10类女人最易成“贫”女

攻略:家有血友病人怎么办?

今天你给血液打扫卫生了没?

骨髓移植后,他竟变性了?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医网血液科频道

[责任编辑:eandc]

常见疾病问题

就医导诊

找最好的医院
找附近的医院
查疾病 - 查症状 - 查药品 - 检查查询 - 妇科 - 男科 - 皮肤病 - 性病 - 眼病 - 口腔病 - 耳鼻喉疾病 - 肾病 - 传染病 - 精神心理病 -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