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刺激肾脏产生种化学物质叫促红细胞生成酶,它能催化血浆中没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变成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随血液循环到达红骨髓,刺激红骨髓加速制造红细胞。 此外,人体产生的雄性激素也有刺激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刺激骨髓造血的生理作用。 造血的原料 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铜、叶酸和维生素B12等。人的血液中最主要的物质是蛋白质,它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 正常情况下,一个五六十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8.9克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在蛋类、瘦肉、大豆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从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来看,供造血用的原料一般是充足的。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人体所需要的铁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外源性铁,即来自食物,含铁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菠菜、花生、猪肝等,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铁12毫克;其二为内源性铁,即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后所释放的铁,它可以被人体再利用。 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及许多微量元素虽然都不是构成血细胞的主要成分,但他们却是血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缺少这些物质,同样也会影响造血。它们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的肝、肾中。所以,为了满足人体造血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份,我们应该注意调节饮食。 人体的“贮血库” 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体内的血液总量有4800毫升左右,这么多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存留在肝、脾、肺以及皮肤等器官的血管内,血流速度很慢,而且红细胞比容较高。 由于这些器官的容积大,舒缩性也大,舒张时能容纳大量的血液,收缩时将所容纳的血液挤入循环中,发挥一定的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滞留血液的这些器官称为人体的“贮血库”。 当人体做剧烈运动或大量失血时,“贮血库”中的血液被释放出来参加血液循环,补充循环血量。 肝脏内的血管非常丰富,其容积改变的可能性很大,平时肝脏血窦里充满了大量血液,在必要时,肝脏即可释放出适量的血液参加循环。 脾脏内也有很多血窦,可以贮存约占全身总血量20%的血液,是人体最大的“贮血库”。当人体内急需血液时,脾脏的肌肉会连续不断地收缩,使其整个体积缩小,释放出血液到循环系统中。 血液的多种用途 需要输血的病人,并不都需要输“全血”。有的需要输血浆,有的只需输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 把血液的各种主要成份加以分离,提纯或浓缩,分别对症输给需要的病人,这就是成份输血。它不仅能做到一血多用,节约用血,而且治疗效果好,输血反应少,是合理用血的科学方法。 新鲜血液经离心沉淀除去血浆后,可得到压积红细胞,再将压积红细胞经三次生理盐水洗涤,对术前准备,术后补充丢失的血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比较适用。 还可以从血中分离出白细胞、血小板,用以治疗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或白细胞缺乏症,以及癌症病人化疗后的辅助治疗还可以制成各种血液制品,象注射针剂药品一样用于治疗人血白蛋白注射,可治疗失血性休克。 对各种疾病所致的低白血症、慢性肾病、肝硬变等,疗效都十分显著。丙种球蛋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凝血第八因子是治疗甲型血友病的特效药。 还可以从血中提取凝血酶元复合物、纤维蛋白元、冰冻血浆、转移因子等。 血液科热文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医网血液科频道 |